户外、轰趴、度假、桌游……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团建

admin 14 0

优惠价:¥

原价:¥

视觉中国供图

将团队建设活动与会议区分开来,不应将工作内容融入团建之中,力求不占用员工的休息时光。尤为关键的是,团建活动本身应富有趣味和意义,以带给员工满足感。

---------------

叶云起,曾在杭州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职,该公司曾举办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团建活动,地点位于泳池别墅。提及此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认为那次活动相当愉快。活动当天下午,员工们进行了泳池游戏,胜者获得了丰厚的奖励;夜晚,大家围坐在烧烤架旁,观看电影,还玩起了狼人杀游戏;次日清晨,大家悠闲地起床,自由活动,享用完早午餐后返回市区。

自然,他也曾遭遇过难以忘怀的过往,那段岁月里,他在另一家公司任职时,所谓的团建活动不过是会议室里的一次次会议,外卖送来的蛋糕成了十几人共享的零食,公司实则借由团建之名,进行着会议和PPT的宣讲,结果是一整天下来,让人感到头晕目眩……

知乎问答社区中,出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提问:“为何当代青年对团队建设活动持反感态度?”此提问直接将“年轻人”与“团建”联系起来,形成了否定的关联。不少人对以下这些回答产生共鸣:“这不就是我们公司的情况吗?”三四百名员工在周末乘坐大巴车,花费了两个小时抵达某某温泉度假村,然而正值酷暑,温泉却未能开放;午后进行的活动包括攀爬、高空跳跃以及背摔,声称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但度假村的专业程度似乎不够,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晚餐的菜品数量不足,以至于大家都没有吃饱……

团建,听上去是一件上班之外的开心事,怎么落到了这步田地?

在老板与员工眼中,团建的理想与现实

她是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的教师,针对团建活动进行了分类。通常情况下,大型的团建活动每半年举办一次,内容涵盖工作总结、年度大会以及全员放松,地点多选在市区周边的景点或酒店,以此作为短途旅行,将会议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而小型的团建活动则更为频繁,形式多样,包括聚餐、聚会、滑冰、密室逃脱等,主要目的是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感情,尤其是在新员工入职时,便于大家相互交流与熟悉。

不过,对团建的理想与现实,老板和员工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样的。

来半分表示:“领导期望在团建活动结束后,每位成员都能提振精神,达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员工们则更希望团建活动能像福利一样,让他们得到休息,恳请领导不要对此有过多的期待……”

叶云起指出,老板认为此举能增强公司内部的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实际上或许会加快计划离职员工离职的脚步,同时激发了部分员工辞职的意愿。

路宁,这家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副总裁,习惯以“小红拖拉机”为昵称在网上解答职场疑惑。他指出:“领导们常常抱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期望大家能将团建活动不仅仅视为一次娱乐,更要‘付诸实践’,比如登山,这样的活动更应有助于增强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路宁进一步阐述道,“然而,员工们心里想的是,既然我们已经出发,为何还要保持办公室的紧张氛围?这究竟是在工作还是在进行团建?”

路宁指出,对于此类冲突,他主张团建活动首先需让员工感到愉悦,若员工抱有抵触情绪,则活动将失去其正面价值;活动形式应以娱乐为主,不应过于刻意地展现诚意。团建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在于增进团队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积累需要一点一滴地累积,不能一蹴而就。

夏熔熔是知乎平台上一位专注于解答职场心理问题的专家,其粉丝量已接近25万。谈及团建活动的起源,夏熔熔指出,最初所谓的团建活动主要是指拓展训练,这类活动极具专业性,且成本相对较高,通常需要聘请专业的教练来指导。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许多企业把团队建设活动简化成了成本不高、专业性不强、耗费精力较少的形式,它们将体能竞赛、用餐时的打牌和玩桌游等休闲活动也纳入了团建范畴。

在她眼中,员工对于团建的抱怨主要集中在“明明是让我工作,却还美其名曰是福利”这种情况,因此,真诚是关键所在。团建活动首先应当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而不是变成换个地方加班的形式;如果老板确实需要员工加班,那么不妨直接表达出来,让员工有心理准备,最多也就是觉得,哦,这家公司确实挺辛苦的。

某些团建活动要求员工自行承担费用,采取均摊方式,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困惑,员工们内心恐怕有所抵触,恐怕活动结束后团队就会解散。夏熔熔这样说道。

新人更喜欢团建?

公司团建活动成为了大家热议的“槽点”之一,甚至有些老板对此感到十分冤枉,“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耗费了诸多心血,并未让员工耽误工作,为何他们仍旧不满足?”夏熔熔表示,这或许是因为团建活动未能让员工获得满足感,问题常常源于团建教练,他们设计的游戏未能激发出团队精神。

夏熔熔提到,诸如登山、徒步等锻炼体力的团队建设活动并无不妥,只要提前向员工明确告知,让他们对“吃苦”有所准备,并辅以专业指导,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这同样是一种积极的方式。“你们还记得大学新生军训的经历吗?老师曾告诉我们这将非常艰辛。确实,军训过程颇为疲惫,但当我们回顾这段时光时,都深感其珍贵,并对教官充满怀念。”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员工对于团队建设活动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的转移以及需求的改变,那些资历较深的员工们对团建活动的兴趣逐渐减弱。

叶云起,这位90后,已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六年,身份从“新人”悄然变为“老人”。平日里,工作压力山大,到了周末,只想宅在家中,悠然度日。对于在炎炎烈日下登山或是拓展训练,似乎提不起太多的兴趣。再者,工作数年后,他渐渐意识到,同事间的关系往往仅限于同事,而非朋友,因此也就不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去社交。

夏熔熔指出,团建活动最初旨在促使每位员工融入集体、接纳企业文化,因此对于新员工而言,其态度是正面的——他们渴望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与团队。然而,一旦这一目标达成,参与团建的热情便会随之减弱。若团建活动缺乏创新,新员工很可能会觉得其意义不大。

路宁认为,新入职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且拥有较多的空闲时间,通常对外出游玩持积极态度。然而,对于职场中的资深员工,一方面,他们承担的工作责任更为繁重,参加团建活动后可能需要加班来赶进度;另一方面,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后,他们对休闲时间的渴望往往超过了对收入的追求。此外,他们还需照顾家庭、长辈和子女,因此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往往受限,请假参加团建活动的人相对较多。

什么样的团建受欢迎?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进行团队建设活动,但究竟什么样的团建活动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呢?

我倾向于将团建活动与会议区分开,避免在团建中涉及工作事宜,力求不占用休息时间。即便团建活动本身富有意义,即便经费有限,仅以一顿自助餐为内容,活动结束后即刻解散,亦是可行的。叶云起如是说。

路宁任职的企业在筹备团建活动前会进行一番调查,然而他直言这种调研并不彻底,因为确实众人的意见难以统一。因此,他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以娱乐为核心、强调参与感、将建设融入娱乐之中,力求挑选出一些富有创意的活动项目,并制定两三套方案供员工选择,最终通过投票决定,少数人需服从多数人的意见。据他观察,尽管多数员工并不特别热衷,但他们的参与度还是相当不错的。探究原因,首先在于团建活动的组织形式颇具趣味性,其次,活动主要安排在工作日进行,即便前往异地,往返路程最长也不会超过周六,且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路宁提出,首要之策是不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也不让他们承担任何费用,这是最根本的准则;其次,应当避免游戏显得过于功利,比如那些一眼就能识别出旨在锻炼意志或协作意识的游戏,因为这可能会让人感到被教育,从而产生排斥心理;最后,团队建设活动应富于创新,让参与者体验到新鲜事物,在享受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能有所收获。

路宁的团队经常举办一些轻松的聚餐活动,其中多数由公司统一订餐,同时也鼓励员工携带或制作自家特色菜肴。这种做法并非强制,而是旨在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联系。在团建活动中,我们并不刻意传达口号或道理,更希望员工能切实体会到那份和谐的氛围。

观察现今年轻人的兴趣,我们不妨提出一点看法,员工对于团建活动最反感的地方往往在于它占据了他们的休息时间。因此,若公司能够在不影响工作业务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让员工感受到仿佛拥有了“2.5天周末”的感觉,这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参与团建的主动性和热情。此外,目前众多团队建设活动倾向于户外体力挑战,此类活动需根据个人能力适度参与。在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企业中,不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制定出多个可行的方案。

夏熔熔供职之公司的负责人,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通常会选择周五下午进行团队建设活动,这一安排让员工们倍感振奋,而对公司而言,影响并不大。“周五下午,人们的心情普遍较为放松。我们的团建活动形式也相对简单和轻松,比如租用别墅,聚餐娱乐,临近结束时,还会讨论一下公司的业绩等事宜。此时,大家通常不会有任何抵触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黄昏时分以及夜晚,往往更愿意保持宁静,便于接受和深入思考,此时谈话往往能够告一段落。

心理学家指出,年轻人对于团建的喜好,本质上取决于他们对其所在单位的情感倾向,以及与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这两点实际上更为关键。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报道出自《中国青年报》,发布日期为2021年7月16日,版面位于第6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