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工作需明确一点: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下降,与借款人的交流将变得更加微妙。李旸,化名,担任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在贷前和贷后领域深耕细作多年。近年来,消费贷款、信用卡等零售业务的逾期率和不良率持续上升,这无疑增加了催收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对银行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显而易见,单纯依赖过往的催收手段已显不足。今年,李旸供职的银行着手强化内部催收团队建设,并积极吸纳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增强管理效能。这种现象并非特例,众多招聘平台上,“催收人员”成为银行争相招募的对象,正规诉讼管理岗位、银行电催专员等职位正迎来大量招聘活动……
搭建队伍发力贷后
银行招聘活动正如火如荼,正编职位正在积极招募,待遇优厚,福利丰富。招聘信息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广泛传播,其中不仅包括常规的电催专员岗位,更有管理岗位成为银行关注的焦点。
该银行现正招募专职诉讼管理职位,其职责涵盖协助进行信用卡逾期客户的集体民事诉讼;指导各分支机构执行当地信用卡逾期客户的司法催收工作;协同规划司法催收策略,并负责制定及维护与司法催收相关的制度文件等。在求职者的简历中,若具备全日制本科或更高学历,并且所学专业为法律、金融、经济、审计或数据分析,并且累积了三年或更长时间的相关工作经验,此类候选人将获得优先的选拔机会。
该银行招聘的催收职位虽未对学历设定具体“门槛”,然而在备注中强调应聘者需具备至少一年的催收工作经验,并且要能够对逾期催收、委托外部催收、诉讼清收、核销、卖断等整个催收流程进行跟踪管理,以达到既定的催收目标。
银行从事催收工作的员工所得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奖金组成,在一线城市,基本工资普遍在8000元至1万元之间,而二三线城市的基本工资则大多集中在3000元至5000元这个区间。针对借款人逾期时间的长短,银行会将催收流程细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管理。对于逾期时间较短的情况(如30天以内),银行会采取电话、短信或语音机器人等手段进行提醒;当逾期时间延长至大约60天时,则由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直接与客户取得联系,并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李旸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我所负责的部门主要负责催收约60天的逾期贷款,催收手段包括电话和上门两种。尽管催收的基本流程未变,但鉴于合规标准的日益严格,银行开始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催收团队。
自今年起,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微众银行以及湖南三湘银行等金融机构陆续发布了招聘催收人员的公告,这些公告均设定了相应的选拔标准,要求应聘者必须拥有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催收工作经历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苏筱芮,素喜智研的高级研究员,指出,银行在增加催收人员招聘上的投入,体现了其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极大关注,同时也映射出今年资产质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加强催收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机构在贷后管理方面的能力。另外,从招聘条件来看,一些银行机构希望通过引入这些人才,以优化委外催收团队的管理。
与委外催收形成互补
银行设立独立的催收队伍,这一举措显现出我国金融行业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不断迈进。
实际上,委外催收依然是现今的主流做法。在银行内部,一旦借款逾期超过九十天,回收的可能性就会减少,这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巧进行催收。通常情况下,银行会倾向于将这类案例委托给外部专业的催收机构来处理。首先,外包机构会通过电话与借款人取得联系,并尝试协商还款事宜;如果电话催收未能成功收回欠款,银行则会进一步委托外包机构进行上门催收。针对那些上门催收后仍未能收回款项,并且满足启动司法诉讼或向公安机关报案条件的客户,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在本地进行司法催收,或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
在挑选外包合作伙伴时,银行会综合考虑诸如各地催收案件的数量、合作伙伴的款项回收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催收资源的分配等多个方面,进而对各个外包机构的案件分配额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近期,交通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交通银行个人贷款(消费贷)合作第三方催收机构公告》中提到,对于那些未按约定归还贷款或持有其他未清偿的个人贷款(即个人消费贷款)的客户,该银行有可能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电话通知、寄送信函、发送短信、电子邮件、亲自上门访问或通过法律途径等多种手段,对客户进行债务催收。为确保第三方机构的管理规范,提升信息透明度,交通银行对外披露了其合作的15家第三方催收机构名单,这些机构遍布北京、合肥、深圳、山东、南昌等多个地区。
邮储银行近期公布了信用卡新增及取消的外呼电话号码,该行此举旨在提高服务效能,并向客户供应更为专业的资产保护服务。与此同时,哈尔滨银行、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上海银行也先后对外披露了其合作的催收机构名称及相应联系方式。
对外包机构的透明化监管能够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发展。据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未来银行计划进一步壮大自有的催收团队,并计划招募更多高级人才以增强管理效能。此外,银行还将致力于构建更为严格的外包机构管理框架和技术支持平台,以强化对外包催收活动的监管,确保整个催收流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的王德悦律师强调,在现今的经济状况下,自行组建催收团队与委托外部机构进行催收是相辅相成的,并非相互取代。自行组建的团队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催收流程,维护银行的口碑,并且对客户资料的保密性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委托外部机构催收能够借助其专业资源和丰富经验,提升催收工作的效率。
资产质量承压焦虑难消
银行在亲自介入催收的过程中,反映出其对资产质量问题的深切担忧。根据已公布的半年报数据,在42家A股上市公司银行中,尽管整体的不良贷款比率有所下降,但在零售业务板块,依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具体分析,工、农、中、建、交、邮储这六家国有大型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比率均较去年年底有所上升;此外,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个人贷款不良集中的领域主要包括信用卡及消费信贷、经营贷等。
面对个人贷款资产质量持续承受压力,银行在增强催收力度的过程中,还需更加重视合规操作。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以及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行业内的操作已趋向规范化。为此,除了强化内部催收流程的管理,银行还引入了如声纹识别等先进技术,以降低代理投诉带来的风险。银行接下来需要构建一个既人性化又高效的催收体系,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银行也应当鼓励借款者勇敢面对财务困境,并积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王德悦提出,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必须保证其催收行为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防止损害消费者权益。首先,银行应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催收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其次,必须制定一套健全的行业规范和行为规则,清晰划定催收行为的法律界限。此外,还需构建监督体系,例如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对催收活动实施监督与评价。增强催收工作的透明性,使消费者能够清晰知晓自身权益及催收过程,这样一旦遭遇不妥行为,他们便能迅速进行投诉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苏筱芮指出,未来银行在催收业务方面的合规标准将持续提高,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进步,AI工具正逐渐被应用于催收沟通的初期阶段。这种AI的介入不仅能够使沟通用语更加规范,还能有效减少催收人员情绪化交流的情况。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