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促健康,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促健康教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促健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促健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让孩子的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膳食模式是指长时间形成的饮食组成方式,包括膳食中各食物的品种、数量及其比例。
平衡膳食模式是根据营养科学原理、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及科学研究成果而设计,指一段时间内,膳食组成中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量水平的健康人群的营养和健康需求。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各有特点,只有通过合理搭配膳食中的食物种类和比例,才能满足个体的营养需要。
合理膳食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考虑到健康状况、地域***、生活习惯、信仰等情况而调整的膳食,能较好地满足不同生理状况、不同信仰以及不同健康状况等某个阶段的营养与健康需要。
谢邀!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指导意见,中国儿童少年的膳食营养达配分为学龄前儿童(2-5岁)和学龄儿童少年(6-18岁)两个阶段分别指导。
.一,学龄前儿童(2-5岁)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是2-5岁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所以要注意引导孩子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餐量;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行为;培养孩子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目前,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较低,对于快速成长发育的儿童,应鼓励多喝奶,建议每天饮奶300-400毫升或相当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求量相对较多,建议每天水的总摄入量(包括膳食及奶中的水份)1300~1600毫升。饮水以白开水为主。零食应尽量与加餐相配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题,尽量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及坚果类等食物。
3,让孩子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鼓励孩子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建议多***用蒸,煮,炖,煨等方式烹制儿童膳食,从小培养孩子少油,少盐,少糖和清淡的健康饮食方式。
4,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鼓励孩子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还可有效减少儿童近视眼的发生。2-5岁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高,体重可反映儿童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家长可通过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及时调整其膳食和身体活动,以保证正常的健康生长。
什么是科学饮食?
科学饮食是合理膳食、适当营养、科学用餐、规范用餐的总称。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营养均衡 。人类需要各种营养素,而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实现“膳食均衡”,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食物结构,进行合理搭配,确保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人体需要的营养种类和数量相匹配。
饮食规律 。按照“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每餐食物分配要合理,既保证充足的营养,又不过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控制食物的摄入量,以控制体重。
食物安全[_a***_] 。科学饮食不仅要保证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要保证食物的安全卫生。因此,要选择安全卫生的食品,注意食品的加工、储存、烹饪等环节,避免食品中毒。
科学用餐 。科学用餐是指要注意用餐的方式和环境。比如,要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烫、过冷、过于辛辣等***性强的食品;还要注意用餐时的情绪和氛围,保持愉快的心情享用美食。
健康饮食法则
1、就餐姿势须正确:进餐时要端正坐姿,做到不压胃,使食物由食道较快进入胃内。
2、间隔时间要适宜:一般两次进餐间隔以4—6小时为宜。
3、尽可能不极饥时进食:因饥饿时食欲特强,容易一下子吃得多,从而导致肥胖。
4、不要吃得太多:如先吃喜爱的食物,情绪上的满足会使你较快地产生饱胀感,从而避免进食过量。
5、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6、膳后莫用脑:进食后,胃部消化需要集中血液。听听轻音乐,休息一会儿最为合适。若吃完就用脑,血液流向头部,胃肠血少,容易影响消化。
7、晚餐不宜过量:晚餐应吃一些简便易消化的食物,并应严格控制过量。这对控制体重和减肥很有必要。
8、就餐时不谈与吃饭无关的事:若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就会影响人的食欲。
9、注意营养平衡:一日三餐应注意营养搭配,避免重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促健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促健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tfrtc.com/post/68307.html发布于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