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领导力案例:业务骨干与园长的对峙

admin 4 0

优惠价:¥

原价:¥

陈园长面对眼前这位年轻且固执的面孔,怒火中烧,几乎要气炸肺:“我在幼儿园辛勤耕耘二十载,担任园长也有七年光景,竟从未遇见过如此放肆、如此不识大体教师!难道我还需要你对我进行指导?”然而,被指责为“不识大体”的小何老师,却依然保持着不屈不挠、不轻易妥协的姿态:“园长,我认为您这次的决策有误。”无论您在幼儿园的教职生涯中待了多久,不论您目前担任的是何种职务,犯错的风险始终存在。为何您不能采纳我们的建议,为何不能以身作则,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呢?

那位言辞坚定的小何老师,曾是陈园长历经艰辛寻得的珍宝。记得五年前,陈园长赴省城师范大学参加园长培训班,不料在会议期间身体出现不适。那时,身为大四学生的会务组小何,主动提出要陪同陈园长前往医院检查,并负责将她送回宾馆,同时细心照料她的饮食和起居。经过两天的近距离接触,陈园长觉得这孩子真的是非常优秀——他耐心细致,专业知识扎实,跳舞唱歌样样精通,性格开朗外向,做事果断利落。更重要的是,他对孩子充满爱心,毕业后立志要去幼儿园工作。在陈园长眼中,这孩子简直就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业务骨干培养对象。然而,那次的统一招聘任务早已落幕,为了使小何能够合法地成为拥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陈园长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也不惜费尽口舌。而小何,竟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跟随陈园长,投身于幼儿园教师的第一线工作。她表示:“我对孩子们充满热爱,因此我愿意将一生都奉献给陪伴小朋友们的教育事业。”陈园长对此深感触动,由衷地敬佩。她深刻体会到了小何对幼儿园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她坚信凭借小何的才华和能力,胜任幼儿园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将轻松自如。

陈园长的眼光确实精准。小何踏入幼儿园,脚踏实地地从基础教学岗位开始,她虚心向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也不忘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热情,积极提出各种建议和方案。经过三年的努力,小何赢得了孩子们、家长们、同事们以及领导的广泛赞誉。园中,像小何这样的毕业于知名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本就寥寥无几,恰逢大班年级组的教学组长因产假暂时离职,小何便以非同寻常的速度接过了重任,担任了年级教学组长一职。

唉,“大跃进”常常埋下祸根。或许正是这种特殊的提拔方式,让这个孩子迷失了方向,她的心态变得极度膨胀。小何上任仅仅两三个月,陈园长便产生了这样的感叹。她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自从小何担任教学组长以来,她最为积极推动的新举措,便是激励老师们在教学之余,积极开展自主性的教研活动。这原本应当是一件积极的举措,是对打造“研究型教师”这一目标的积极回应;然而,小何所引入的学习理论以及开展的教学实践,却频繁地与幼儿园长期遵循的教学规范发生冲突,这逐渐给陈园长带来了不少烦恼。小何负责的年级组孩子们显得格外活跃、难以管束,老师们也频繁向园领导提出争取“自主权”的请求。陈园长自认为并非一位独断专行的管理者,她重视教师与儿童的个性,尽力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职场与学习氛围。然而,随着对“自主”要求的日益强烈,园所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使得陈园长对小何的支持程度不可避免地有所减弱。

幼儿园对各个班级的教学安排设定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统一的教学内容,以此确保教育水平的整体性。然而,在小何的影响下,教师们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变得愈发松散,他们常常会临时起意,尝试一些超出了常规的“实验”。甚至有次,一位家长直接将情况反映到了陈园长那里,质问道:“这样的教学,这难道是上课吗?这难道是教育孩子吗?”我给孩子送去衣物时才留意到,原来幼儿园的上课方式竟然如此随意,简直是在敷衍孩子们。说是音乐课,可老师却自顾自地弹琴,七八个孩子懒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更有些孩子靠着桌椅看书,或者是在玩具区玩弄其他物品。而我的孩子却显得格外自在——他正和几个小朋友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若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以为这是自由活动时间呢。如此授课,岂不是在家也能进行?何必非得将孩子们送到幼儿园呢?面对这番质疑,陈园长显得十分困扰,只得连连道歉,并保证孩子们将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辅导。

事后,陈园长对小何进行了核实,小何坦诚地说:“没错,我们正尝试用孩子们更感兴趣的方式去接触音乐。目前,孩子们应当通过深入体验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来领略音乐的魅力。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投身于他们最喜爱的事物,这样的体验会让他们对音乐产生积极正面的感受,未来他们也更乐意去亲近音乐、探索音乐。”这难道不是比教他们学会一首歌曲、掌握一种节奏模式更有价值吗?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热爱歌唱,而有的则对唱歌毫无兴趣,他们或许更钟情于绘画、阅读,或者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若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强迫他们坐在椅子上学习唱歌,他们真的能感到快乐吗?陈园长并未直接回应“快乐与否”的提问,而是对小何强调道,幼儿园肩负着集体教育的职责,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历史悠久、口碑良好的公立幼儿园。家长们将孩子送至园中,普遍期望孩子们能够学到知识,有所显著的进步。而你若是不给予任何指导,不提出任何要求,孩子们固然会感到轻松,但他们的成长点又在哪里呢?家长们又怎能对我们的幼儿园给予认可和信任呢?小何静默片刻,选择了妥协:“园长,您所言极是,我确实需兼顾园内的全面规划。我会尽力作出调整,确保教学大纲的基本实施不受影响。”稍作停顿后,她又接着说:“然而,园长,我仍旧坚信,幼儿园最重要的使命是带给孩子们快乐与欢笑。”

短暂的纷争已经逐渐平息。在此之后,陈园长严谨监督,小何恪守“确保教学计划基本完成”的诺言,未曾引导孩子们做出任何偏离常规的行为,直至“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筹备阶段。作为幼儿园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动,“六一”庆祝活动备受关注,届时将有家长、媒体以及领导莅临,园方对此极为重视,力求活动万无一失,避免出现任何失误。小何年级组的学子们充满活力、精神抖擞,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重量级的表演任务——集体《武术操》。在陈园长看来,小何及其团队所展现的创意与活力让她深感安心;她唯一忧虑的是,孩子们能否做到动作整齐、听从指挥。幸运的是,经过几次排练的观察,整体表现相当出色,陈园长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许多。5月29日,所有节目都进入了彩排阶段,《武术操》节目也随之激情四溢地亮相,孩子们精神焕发、英姿飒爽的姿态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然而,原本应该站在做操队列中的大三班罗家奇,却孤零零地站在队伍的左前方,不时地比划几个动作,然后又迅速地移动到右前方……如此反复,让陈园长感到困惑不已。罗家奇日常举止显得与众不同:在集体上课时,他要么低垂着头摆弄自己的双手,要么径直走向阅读区翻阅书籍;至于户外活动,他很少加入同伴们的游戏,反而对数着幼儿园围墙上一排排的铁栏杆情有独钟,一遍遍重复计数,直至疲惫不堪,便停下来休息、静坐、抬头仰望天空。针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孩子,在经过与家长深入沟通之后,教师们普遍选择不对他参与每一次的集体活动提出强制要求。按照常理,《武术操》这类演出活动,他本不应出现在其中。然而,小何这样解释道:“家奇非常渴望参与《武术操》的表演,尽管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们那样持续整个表演过程,但他仍以自己的独特方式传递着内心的喜悦。”

他迫切地想要加入,我们怎能将他拒之门外?”陈园长对此表示不以为然:“如此重大的活动,关乎整个园所形象的展示,你竟然处理得如此不当!若罗家奇无法遵守表演的规范,那便不应让他登台。”小何试图为罗家奇求情:“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孩子登台,而自己却只能坐在台下,那对他来说将是极大的伤害。”众所周知,他早已觉得被周围的人排斥在外。”陈园长心中微微一震,然而,这场至关重要的演出绝不能因为这位性格独特的孩子而受到影响:“绝对不行,他不能登台。若担心他会感到伤心,那么在演出当天,可以安排专人负责将他带到别处去度过。”没想到,这句话激怒了小何,她那长期被迫的自我调节与压抑终于爆发,在多位老师面前,她径直质问园长:“您是否了解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所期盼得到的是什么?您难道不认为,为了维护面子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正是一种典型的‘反教育’行为吗?”若幼儿园无法守护孩子,无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反而持续地挫败他们、限制他们、抹杀他们的自信,那么孩子在园所接受的教育又何谈价值?陈园长未曾想到,小何竟会如此坦率,这位她曾寄予厚望、充满活力的女孩,竟在众人面前公然挑战她的威信,且毫不松口地想要探讨“教育正反”的议题!于是,开场的一幕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夜色渐浓,喧嚣与纷争在静谧的夜晚画上了休止符,暴怒的情绪也逐渐平复。陈园长却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慌乱,多年来她习以为常的处理幼儿园教学和管理事务的方法,如今遭到了毫不留情的质疑。这场因质疑而引发的冲突,不过是她瞬间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随着怒气的消散,这位向来勤于反思的园长开始深思熟虑:我们的幼儿园,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反教育”行为?幼儿园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编辑sunny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