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艺人被困于广阔的游乐场所,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项挑战,同时还要巧妙地避开那些戴着墨镜、身着西装的“猎人”的追逐。
该事件发生在七年前的一档名为《全员加速中》的户外实景游戏节目中。
“猎人”团体
2015年,该综艺节目在历经前两季“好评如潮却反响平平”以及“反响热烈却评价不佳”的波折后,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然而,在今年,随着“复古风潮”的兴起,这个久负盛名的节目IP频繁传出将要复播的消息,并且已经出现在了2023年芒果台的待播节目列表中。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复播的时间被定在了2023年的第二季度。
那档汇聚了40位知名嘉宾的节目,尽管它的知名度不及《极限挑战》或《奔跑吧》,却因独特的游戏设计、引人入胜的剧情以及嘉宾们的精彩演绎,给众多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第一季中,节目更是力捧了处于成长期的TFBOYS等年轻艺人,时至今日,第一季节目在豆瓣上仍保持着8.6的高分。
在众多关于“让人难忘的综艺节目”的网络讨论里,《全员加速中》频繁被提及,仿佛重启成为了大家普遍期待的结果。然而,实际情况真的如此令人乐观吗?
芒果台今年已成功复播了两部节目,分别是去年的《百变大咖秀》和年中播出的《花儿与少年》。然而,无论是观众的评价还是节目的关注度,它们都没有达到之前的水准,未能重现昔日的辉煌。尽管如此,芒果系并未就此放弃,目前《偶像来了》和《我是歌手》等节目似乎也正在计划重启。
与《全员加速中》相似,此类节目均孕育于电视综艺迅猛发展的时期。然而,在产业环境不断变化和观众注意力发生转移的当下,重启这一IP在综艺市场究竟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复古风格的综艺所获得的利益和光环又能持续多久?那些怀念它的观众,又能否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有效播放量呢?
重启IP节目要面临的问题,恐怕一点也不比新IP少。
什么是《全员加速中》?
《全员加速中》源自日本综艺节目《全员逃走中》,该节目在引进至台湾地区后迅速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2015年,湖南卫视购得该节目原有版权,着手投入大量资金制作国内版本。在团队组建方面,节目总制片人由著名综艺节目导演洪涛担任,总导演之位由制作《百变大咖秀》的许可以及打造《我是歌手》的都艳共同执掌,此外,张丹丹、刘蕾团队亦给予有力支持,《全员加速中》的幕后制作团队在当年可谓阵容豪华。
节目核心环节是,由嘉宾构成的“加速队员”需在既定时间和指定区域内,巧妙避开“猎人”的追逐,并努力完成节目所设定的各项任务。只有那些坚持到最后,成功逃脱追捕的队员,才能赢得全部的胜利币。
该节目设定了科幻、游戏以及剧情三大时空,其中科幻时空以俯瞰全局的方式存在,主要负责发布任务和指挥猎手与游戏进程;游戏时空则是嘉宾们参与互动的场所,他们需在此完成既定任务;剧情时空则相对独立,每期节目都有其独特的剧情线,队员们在进行游戏任务的同时,也能推动剧情的进展,并与剧中角色建立起好感度。
湖南卫视与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版权方在内容制作上携手合作,共同研发,并在保留原有节目特色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改编。
国内版本去除了原本的现金奖励,改以虚拟胜利币作为奖励,同时节目的参与者也从普通民众转变为知名艺人。在第一季中,节目邀请了4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了黄晓明、黄绮珊、TFBOYS、鞠婧祎、大张伟等众多娱乐界明星,鲍春来、田亮等体育界明星,甚至还有如“聚美”创始人陈欧这样的商界精英,这样的阵容在众多节目中都是极为豪华的。
当时我国综艺市场正从室内转向室外,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户外综艺热潮中。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牌户外节目,例如《奔跑吧》和《极限挑战》。作为综艺领域的先锋,湖南卫视引进了《全员加速中》,据称是为了与上述两档节目抗衡,争夺户外快综市场的份额。
然而,收效并不显著。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分析,第一季《全员加速中》在CSM50城市网的收视率排名始终在3至6位之间波动,这与所投入的巨大成本并不相称。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当时我国综艺节目的大多模式借鉴自韩国综艺,例如《奔跑吧》和《极限挑战》等节目,它们的娱乐性远超竞技性,游戏规则亦相对简单明了,因此更受观众青睐。
《全员加速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关键词如计时器、猎人和躲避追逐等,共同构建了一种更加紧张、紧迫的氛围。此外,节目巧妙地融合了三个不同时空的设定,这不仅提升了内容的复杂度,也让观众在理解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从第一季节目的评价和得分情况来看,这种“入门难”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该节目具备成为广受欢迎的爆款节目的潜力。在豆瓣的热门评论中,诸如“内容组织得相当完整,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代入感极强,紧张刺激”,“从第一期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觉得综艺节目的品质有所提升”等评价比比皆是。
遗憾的是,《全员加速中》第二季并未坚守初衷,反而对节目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从外在包装到具体环节设置都发生了较大变动,试图模仿当时颇受欢迎的韩国综艺节目,导致竞技性降低,娱乐性提升。这一改变使得节目在竞争激烈的户外综艺领域失去了独特魅力,尽管第二季的收视率相较于第一季有所上升,但口碑却急剧下滑,最终湖南卫视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然而从内容层面来看,尽管同样是小众综艺节目,与《全员加速中》同期引入的《明星大侦探》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形。《明侦》在维持节目风格的同时,逐步吸引了更多观众,使得推理类综艺节目得以普及。当然,考虑到两档节目的制作成本、网络平台播出尺度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制作团队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生命力低的户外游戏综艺
《全员加速中》出现时,正值我国综艺行业得意之时。
2015年至2017年期间,诸如《全员加速中》一类的户外游戏类综艺节目,成为了热门趋势,市场上涌现出了诸如《二十四小时》、《七十二层奇楼》和《高能少年团》等众多户外综艺。观察这些户外游戏类综艺节目,可以发现它们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它们均属于“剧情式综艺”的范畴,节目内容通常在虚构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参与者必须遵循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来完成既定任务。
《二十四小时》节目中,“郑和下西洋”贯穿始终,陈坤、吴磊、徐峥等六位明星嘉宾扮演起600年前的航海者,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重温历史;而在《七十二层奇楼》中,赵丽颖、任达华、大张伟等八位艺人组成了“制服探秘团”,接受南派三叔的委托,在剧情指引下寻找古籍《天工秘术》;《高能少年团》则摒弃了角色扮演,以“少年成长”为核心,围绕每期的主题在不同场景中进行挑战,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训练营”模式。
这些节目在外观上精心设计了各种花招,诸如与知名作家携手,以及与海外制作机构共同研发,这些手法已是业内常态。内容创作者们正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青睐。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节目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鲜有哪一档能够与昔日《奔跑吧》、《极限挑战》等节目的收视率与好评度相提并论。
第一季的《二十四小时》节目是由韩国的《RM》节目制作团队与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制作团队联手制作的。得益于经验丰富的韩国制作团队的协助,第一季节目收获了接近7分的评分。然而,在第二季中,由于某些政策变动,韩国团队选择退出,导致该节目的质量也随之出现了下滑。
《二十四小时》
尽管后续两季节目依旧挂着“连续剧式真人秀”的招牌,但剧情的连贯性已不复存在。即便是像“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主题,在后期也变得微不足道,仅仅是点缀。鉴于此,当第三季的评分跌至5.1分后,这个IP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在另一边,《高能少年团》这一节目,与《全员加速中》一样,源自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综艺节目《VS岚》。在第一季期间,为了顺应当时户外综艺节目盛行的潮流,该节目将拍摄场地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凭借王俊凯、杨紫等当红艺人的加盟,该节目的收视率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然而,进入第二季,《高能少年团》的收视率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剪辑生硬,剧情缺乏吸引力,导致其52城平均收视率仅为1.15%,始终在5到10名之间波动,而且该节目连续两季的评分均未达到及格标准。
《高能少年团》
《七十二层奇楼》自不必说,去年节目组集体要求涨薪的事件至今记忆犹新,节目拖欠的薪资尚未结清,而到了后期,节目几乎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草草收场。原本以剧情设定为基础的闯关游戏节目,转变成了类似于“跑男”的明星娱乐游戏节目,耗费巨资打造的“奇楼”最终也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综艺行业在曾经的高收益时期,节目数量与质量并未实现同步增长。在众多户外快速制作的综艺节目中,能够讲述精彩故事且保持前后期制作水准的节目寥寥无几,而这些节目的减少,正是观众通过遥控器投票的结果。
尽管近年来各大卫视都在积极尝试推出户外综艺节目,然而,无论是浙江卫视的《追我吧》未能成功,还是《二十四小时》之后的《青春环游记》,抑或是湖南卫视重启的《元气满满的哥哥》,这些节目要么播出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么节目内容过于相似,多数节目都陷入了“跑男”模式的窠臼,难以创新出新的亮点。
重启IP是门好生意吗?
在竞争激烈的户外快综领域,新节目的推出显得力不从心,此刻把注意力投向那些曾备受好评的成熟节目IP,确实是一种明智的举措。
老牌综艺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它们拥有坚实的观众群体和正面的评价,因此让人倍感怀念。然而,观察重启后的两档节目,《百变》与《花少》无一例外地遭到了观众的吐槽,认为它们“无聊”。在经历了一番艰难的复活之后,它们似乎只是短暂地“诈尸”了一下。
显而易见,即便是在芒果系中,也尚未探寻出“重启IP成为爆款”的具体策略。此外,户外快综所承受的压力或许比其他综艺节目更为显著。
首先面临的是成本的重压。以《全员加速中》这类汇聚众多明星的户外综艺节目为例,其制作成本相当高昂。根据网络上的信息,蒙牛纯甄曾以4亿元的价格获得节目的冠名权,而其他三个合作伙伴——唯品会、锐澳和乐视——共同出资3.3亿元。正因为如此,才得以实现第一季中数十位明星加盟的壮观场面,以及“三个时空交织”这一富有创意的概念设计。
2022年,综艺招商的挑战相较于往昔年份,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成本被大幅削减的背景下,无论是从人员配置还是硬件设施的角度来看,似乎都难以再达到昔日“投入巨资”所能带来的效果。尽管网上的嘉宾名单已经曝光,但我们可以看到,节目组有意邀请陈伟霆、王鹤棣以及时代少年团等新兴偶像,同时也不乏王濛、武大靖等体育界明星的身影。这些人物在当今都颇有人气,深受观众喜爱,因此也引发了众多观众的期待之情。
内容制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旧有的菜品若照搬照抄,新来的顾客可能并不认同。再者,观众现在对优劣之分已有辨识。以越来越多的失败案例为例,节目背后所需的专业水平、甚至潜在的安全隐患,都已被推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涉及高风险、高强度运动环节时,参与者务必获得全面的安全防护,以确保类似不幸事件不再发生。
在市场领域,舆论氛围似乎与以往大相径庭。这类由众多明星参与的激烈竞技类综艺节目,自然少不了竞争与较量。至于节目制作方是否会为了避开粉丝群体间的纷争和舆论上的风险,而采取降低游戏难度、调整规则或是改变剪辑手法等措施,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若真的要进行改动,那么改动的幅度和方式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不会对节目的整体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回归后的《百变大咖秀》节目反映出,“无人敢触怒”已成为制作团队的共识。节目之所以备受喜爱,关键在于模仿者的辛勤付出和被模仿者的包容态度。除了模仿得惟妙惟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节目的精心编排和模仿者的出色表现。在娱乐性质的节目中,这种表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娱乐性和恶搞元素。
大张伟在模仿易中天的时候,总是刻意模仿那两道上扬的眉毛,头顶上戴着那种一看就不自然的假发,他的开场白是:“我喝酒只能喝一小杯,一小杯就能醉倒天。”无论是他的形象还是他的介绍方式,都显得不够庄重,然而,却让人难以忘怀。
《百变大咖秀》
回归之后,众多观众纷纷表示,新版《百变》显得有些乏味。节目组以及模仿者们均变得格外小心,生怕触及到任何人的敏感点,因此节目整体上显得难以吸引人。
此外,综艺节目的成效与否,与市场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往昔,《百变》节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花少》和《全员》等节目的问世,亦正值国内综艺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
观众们从单调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始接触到各种新颖的事物。然而,现如今,无论是室内的游戏类综艺节目,还是室外的旅行类综艺节目,甚至是室外的游戏类综艺节目,对于观众们来说,都已经变得不再陌生。
综艺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关键在于其内容与公众情感紧密相连。这类竞争激烈、氛围紧张的节目,在七年前并未受到广泛喜爱。然而,在社会压力和情绪都达到新的高峰时期,观众对于此类节目的接受程度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老牌的综艺IP本身就带有独特的魅力和情感,观众们也愿意为此情感付出代价。然而,若要充分利用这些老IP,使其焕发新的光彩,成为爆款,却并非易事——观众期待越高,可能内心就越感到不安。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